贾兰的原型到底是谁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红楼梦》其实对曹颙的遗腹子作了文学描写,小说中的贾兰就是以曹颙的遗腹子曹天佑为原型的。前文已经论证,贾兰生于1709年,比叔叔贾宝玉小3岁。贾兰的父亲贾珠生于1691年,死时才18岁。如果曹雪芹就是曹颙的遗腹子曹天佑,那么曹雪芹当然就是贾兰的原型人物。贾兰的形象与曹雪芹“素性放达”、“工诗善画”的形象合拍吗?作者曹頫对待贾兰的态度如何呢?从小说的描写来看,贾宝玉和贾兰的交往并不多,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辈分和年龄的差距,更多是因为志趣和才情的不同。例如小说第二十六回写到贾兰射鹿被宝玉喝阻的情节: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第365页)小说第七十八回将贾宝玉跟贾环和贾兰作了一番比较: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第1124页)作者说贾兰“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这并不是一种夸奖,相反实为暗贬贾兰是一个“国贼禄蠹”的胚子。作者笔下的贾兰“才思滞钝”,“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这哪里是敦敏、敦诚所夸赞的“诗鬼”和“诗才忆曹植”的曹雪芹呢?第一一五回写到,甄宝玉对贾宝玉、贾环和贾兰大谈了一堆“禄蠹的旧套”,“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于是回了一通“酸论”,贾宝玉听了之后甚至开始讨厌他了:甄宝玉道:“弟少时不知分量,自谓尚可琢磨。岂知家遭消索,数年来更比瓦砾犹贱,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世兄是锦衣玉食,无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经济出人上,所以老伯钟爱,将为席上之珍。弟所以才说尊名方称。”贾宝玉听这话头又近了禄蠹的旧套,想话回答。贾环见未与他说话,心中早不自在。倒是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便说道:“世叔所言固是太谦,若论到文章经济,实在从历练中出来的,方为真才实学。在小侄年幼,虽不知文章为何物,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甄宝玉未及答言,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不合,想道:“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便说道:“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净俗肠,重开眼界,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第1574页)在第一一八回,作者以冷静客观的笔调“特写”出贾兰的言行,勾画出一个少年老成、谨小慎微、人情练达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既不是贾宝玉和作者本人所喜欢的,也跟曹雪芹那种狂狷不羁的形象相去甚远:袭人还要说时,只听外面脚步走响,隔着窗户问道:“二叔在屋里呢么?”宝玉听了,是贾兰的声音,便站起来笑道:“你进来罢。”宝钗也站起来。贾兰进来,笑容可掬的给宝玉宝钗请了安,问了袭人的好,——袭人也问了好——便把书子呈给宝玉瞧。宝玉接在手中看了,便道:“你三姑姑回来了。”贾兰道:“爷爷既如此写,自然是回来的了。”宝玉点头不语,默默如有所思。贾兰便问:“叔叔看见爷爷后头写的叫咱们好生念书了?叔叔这一程子只怕总没作文章罢?”宝玉笑道:“我也要作几篇熟一熟手,好去诓这个功名。”贾兰道:“叔叔既这样,就拟几个题目,我跟着叔叔作作,也好进去混场,别到那时交了白卷子惹人笑话。不但笑话我,人家连叔叔都要笑话了。”宝玉道:“你也不至如此。”说着,宝钗命贾兰坐下。宝玉仍坐在原处,贾兰侧身坐了。从这些情节来看,曹雪芹绝不可能是贾兰的原型人物,绝不可能是曹颙的遗腹子曹天佑,绝不可能生于17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