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各种学说都形成了自己最初的理论体系。我国物理学的开山之作《墨经》及其介绍的小孔成像等物理学原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墨经》,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墨子》中的重要部分,是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墨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生卒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年至前381年。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年少时曾经学习儒家学说,因不满该学说中“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
墨翟是一个制造机械的手工业者,精通木工。墨子一派人中多数是直接参加劳动的,接近自然,热心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他们把自己的科学知识、言论、主张、活动等集中起来,汇编成《墨子》。《墨经》有《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说》是对《经》的解释或补充。也有人认为《经》是墨家创始人墨翟主持编写,《经说》则是其弟子们所著录。《墨经》的内容,逻辑学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自然科学次之,其中几何学10余条,专论物理方面的约20余条,主要包括力学、几何、光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伦理、心理、政法、经济、建筑等方面的条文。然而,《墨子》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又是最有建树的,《墨经》关于光学的记载有八条,论小孔成像一条,论投影四条,论镜像三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物理光学中的小孔成像现象的记载和解释。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在《墨经》中,是这么描述的:在一间黑暗的小屋中,朝阳的墙上升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家解释说,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边,就形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除此之外,墨家还利用光的这一特性,解释物和影的关系。飞翔着的鸟儿,它的影也仿佛在飞动着。墨家分析了光、鸟、影的关系,揭开了影子自身并不直接参加运动的秘密。墨家指出鸟影是由于直线行进的光线照在鸟身上被鸟遮住而形成的。当鸟在飞动中,前一瞬间光被遮住出现影子的地方,后一瞬间就被光所照射,影子便消失了;新出现的影子是后一瞬间光被遮住而形成的,已经不是前一瞬间的影子。因此,墨家得到了“景不徙”的结论,“景”通“影”,就是说,影子不直接参加运动。那么为什么影子看起来是活动着的呢?这是因为鸟飞动的时候,前后瞬间影子是连续不断地更新着,并且变动着位置,看起来就觉得影是随着鸟在飞动一样。在二千四五百年前,能这样深入细致地研究光的性质,解释影的动和不动的关系,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此外,墨家还从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了投影和半影的现象。
《墨子》的上述记载虽然还只是经验性的描述,但它开创的应用实验手段,并能引出合乎科学的结论的方法,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墨经》关于物理方面知识的论述也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