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和中国关系如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地理位置
埃塞俄比亚全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旧称”阿比西尼哗碧键亚”,Abyssinia),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
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区属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二、经济状况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埃塞目前仍是个农业国,近一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粮食刚刚够,时不时歉收,大饥荒基本不会再来了。埃塞经济作物主要是咖啡,然后是油料作物等。埃塞俄比亚畜牧业是非洲第一,全国平均每人都能摊到一只大牲畜,包括牛和驴,东部沙漠有骆驼和羊。
三、政治状态
与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并未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军事流血政变将1930年以来一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后,埃塞俄比亚改为奉行社会主义,直至1991年放弃社会主义。
目前,埃塞俄比亚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共和制度。
四、文化与宗教
和中国很相似,在近几百年中,伴随着王权政治的发展、抵抗殖民主义等过程,埃塞俄比亚也出现了一个由传统的一元文化国家向近现代多元文化国家演变的整合过程。
在中国,国家以汉族儒教农业文化为主体,把草原游牧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中亚绿洲文化等曾经对立的文化板块融入统一的国家之中。在埃塞,则以高原科普特农牧业文化为主体,荒漠草原穆斯林文化、南方部族文化等曾经对立的文化板块也被整合进来,形成了今天三元一体的现代埃塞俄比亚国家。
今天,埃塞俄比亚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民族、宗教结构。这是埃塞历史上多个文化板块长期互动的结果。
五、中埃关系
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目前算是比较好的,但也称得上是“不打不相识”。
1950年,美国攻入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援朝作战。这时,本与此事毫无瓜葛的埃塞俄比亚却主动跳出来支持美国,不仅公开对中、朝宣战,还派出一个营(约500人)的队伍开赴朝鲜战场,结局大家都知道,当了炮灰。
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望不断提高,海尔·塞拉西一世果断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亲自邀请我国总理访问埃塞。
通过与中方的多领域交流,中国的大国风范彻底征服了这个非洲小国,往昔的芥蒂已冰雪消融。访谈结束后,塞拉西便秘密安排人负责与中国建交事宜。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人前往非洲淘金,首选之地几乎都是埃塞俄比亚——因为这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且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如今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超过30万的华人定居于此,街道上随处可见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铺,还有专门的中国城,令人恍若置身慧弊于中国四线城市之中。更重要是,从埃塞政府到普通民众,都以中国为学习榜样,他们自称是非洲“小中国”,渴望有朝一日成为非洲骄傲。
埃塞过去10年经济的平均增速约10%,在外媒看来,这是由中国亲手“打造”的经济奇迹。
中国参与埃塞俄比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运输、能源和电信。在埃塞,大约70%的公路网络由中国公司建造;在能源方面,名号最响是中国葛洲坝集团援建的“非洲乱巧三峡”——非洲混凝土拱坝最高的特克泽水电站。此外,中国通讯企业还援助埃塞电信升级并实现现代化。2007年至2012年间,埃塞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从100万增加到1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