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问题问的就很标题党,说什么诸葛亮不敢惹法正,问题是诸葛亮干嘛要惹法正?同朝为臣一定要互相惹吗?再说了,不要写的诸葛亮很怕法正一样,法正虽然很受刘备信任,但是在治蜀问题上,诸葛亮恰恰就否决过法正的建议,并不是“不敢惹”!
先介绍一下法正生平,再说说诸葛亮“惹”法正的问题。
法正,字孝直,祖父法真也是一时名士。建安初年建安,法正和好友孟达一起投奔益州刘璋。法正颇有谋略,刘璋却不能人尽其才,只是做了县令、校尉这样的小官。不过在益州,法正交好了益州别驾张松,正是这个人,让法正的人生改变。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张松奉刘璋之命前往许昌交好曹操,因不受礼遇而怨恨曹操,遂改劝刘璋交好刘备。赤壁之战后,刘备坐拥荆州多个郡,实力今非昔比,刘璋也就逐渐偏向刘备。张松举荐法正出使刘备,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欣赏法正的谋略才干,法正也倾慕刘备的雄才大略,引为知己。建安十六年,曹操欲夺汉中,刘璋深恐唇亡齿寒,张松献计请刘备入蜀攻打张鲁,夺下汉中对抗曹操,刘璋依从。张松再次推荐法正与孟达为使者,带兵接应刘备,实则三人早已决定乘机拥戴刘备为益州之主。
法正自从来到刘备军中,立刻成为刘备最重要的军事参谋。有两个明显的例子。首先是夺益州的战斗中,刘璋身边的谋士郑度建议刘璋坚壁清野,拖垮刘备。刘备兵粮短缺无法打持久战,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但是法正却胸有成竹,料定刘璋爱民,不会听从郑度意见。果然,刘璋为不骚扰百姓,不仅拒绝提议,还罢免了郑度。第二个例子是汉中之战,法正不仅作了战略规划,建议刘备攻打汉中,更是在定军山之战提出战术意见,建议刘备利用机会从高处突袭夏侯渊,果然一战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
因为法正的高超谋略,深得刘备信任。得益州后,刘备对法正授予最高规格的赏赐,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相同,超过其他所有将领,法正以新归将领的身份获此殊荣,着实不易。而法正也不负刘备信任,先后担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尚书令、护军将军等要职,军事内政都参与。他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一同制定《蜀科》,成功治理益州,并建议刘备娶刘璋寡嫂吴氏(吴懿之妹),从而拉拢益州豪强,奠定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基础。
刘备对法正的信任也是可以说超过了所有臣子。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后,刘备万分悲痛,痛哭不止,赐谥号翼侯,授其子关内侯爵位。蜀汉获得谥号的臣子非常少,而刘备在世时更是只授予了法正一人谥号,同样死于刘备之前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都无此殊荣(他们的谥号是蜀汉灭亡前才由刘禅授予),足见刘备对其信任超乎寻常。而刘备称帝后,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众臣反对,毅然起兵伐吴,最后在夷陵惨败,不久自己也郁郁而终。事后,诸葛亮感叹,如果法正没有去世,一定能劝阻刘备。可见法正是刘备最信任的大臣。
介绍完了法正,就说一下法正与诸葛亮的关系。《三国志》对他们在刘备阵营地位的评价是,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事实上,在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很少参与军事活动,他是刘备最重要的内政后勤人才,而刘备在军事上最重要的谋士,早期为庞统,后期为法正。诸葛亮与法正,同为刘备阵营的重要文臣。
同为重臣,自然应该戮力同心,共同辅佐刘备成就霸业。所以,诸葛亮为什么没事要去惹法正呢?所以,表述非常不恰当。我知道题主说的应该是法正为人睚眦必报,掌权后对有恩于己的人大加升赏,对有仇的人擅自杀罚。有人希望诸葛亮向刘备禀报,阻止法正如此,诸葛亮念及同为股肱,不加过问。这不是诸葛亮不敢惹法正,而是典型的抓大放小。法正处置几个人,不会影响朝中大剧,而如果诸葛亮去打小报告,反而是重臣不合,于国有损。这是顾全大局的表现。
为什么说诸葛亮不是怕法正,就有另一件事可以说明。《蜀科》制定后,诸葛亮推进从严治蜀,严厉打击益州豪强。法正建议诸葛亮学习刘邦约法三章,对蜀人宽容。诸葛亮就毫不客气予以拒绝,并写信陈书要因地制宜,懂得变通,不能迂腐守旧。蜀中士人骄横专权已久,不用严厉手段不足以平定。说明在关键问题上,诸葛亮绝对坚持原则,不担心得罪这个刘备面前的第一红人。而小事上就不必斤斤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