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全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0.31:足球国耻日亲历记--大连金州没有眼泪 我9岁的儿子是这样的痴迷足球,从不错过“十强赛”的每一场电视,对积分表倒背如流。他不知多少次要求去球场看一次“真的”足球。可怜他在福州,几年来只在福州看过一次香港歌星和福州企业家的“球赛”,去年夏天在厦门看了一场 “银城”。就连这样的球赛,他都记得每一个细节,念叨到今天。想想孩子实在可怜,一咬牙,10月29日,我们一家三口登上了去大连的飞机。孩子都乐傻了。为了去大连。我们一家还专门备齐了御寒的大衣。儿子还专门要求在衣服上缝了一面小国旗。 到了大连,一下飞机,大家一看我们这南方口音的一家这副打扮,就知道我们是干嘛来的,处处感受到大连人的热情。出发前,我和一位只见过一面的大连朋友通了个话,打听温度什么的,没想到这哥们其实是个款爷,一听我们这么大老远的专门来看球,专门派了公司最豪华的车子,亲自来接,说“代表大连人民欢迎福州小球迷!”到了宾馆,立即惊动了经理,亲自出来要“好好接待远道来的小球迷”。晚饭时孩子激动得吃不下饭,幸亏大连朋友一直藏着球票,骗他说不好好吃饭就不给票。可怜我调皮的儿一下子就变乖了,忍着口腔溃疡的难受,痛痛快快地吃完了饭,最后一口还在嘴里,就急忙要票。拿到票就紧紧捏在手里,给餐厅里每一个人看:“我有票啦,明天看球啦!” 这个餐厅我永远不会忘记。里面的侍者竟然全是慈祥的50多岁的老头。我要特别感谢的是其中一位侍侯我们桌子的老人。当时他对我儿子说了句:“明天比今天再冷点就好了,那卡塔尔队哪见过这天气。”我儿子竟然记住了这句话,回房立即找来大连晚报,一看直叫不好:“明天比今天高5度!”还好有这个心理暗示,不然我儿子第二天怎么办!第二天不到中午,儿子就催我出发。哥们仍然派来了专车。车到60公里外的金州,已是人山车海。我注意到满街都是警察。我儿则仿佛到了朋友中间,急忙拿出他早早预备下的喇叭、望远镜横七树八地挂在胸前,扛上刚买的一面大一些的国旗,和根本不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大笑。 上看台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气氛有点不妙。几十位公安同志牢牢把住入口,好象夹道欢迎一样,面容严肃,毫不客气地挨个搜身,我们的可乐、矿泉水一律被扣下。儿子却也满不在乎,照样兴高采烈地向他们笑,终于感染了这些严肃的人,一位头目似的公安还微笑着说:“让这南方孩子先过去吧。” 到了看台,密密的防护网把我们和球场隔开,我觉得很不舒服。儿子却兴高采烈不管这个。隔壁看台是正对主席台的 “大连球迷协会”,显然有组织,还有一个军乐队,开赛前一个半小时就不断演奏,儿子高兴地随着他们又唱又叫。开赛前一个小时,场上就出现了火暴的场面。先是一个自称“小地主”的锦州球迷不知怎么溜下了把守严密的跑道,展开一幅巨大的“ 精忠报国”的条幅绕场一周;接着一群脸上涂着国旗的天津汉子展开了一面有一个看台那么巨大的国旗也绕场一周。开始我以为他们是经允许的,直到他们接近主席台时被大批军警包围并“护送”回看台,才知道是自己溜下去的。此时场内欢声雷动。接下来的赛事我就不提了罢!从一比二开始,球迷其实就很“冷静”了,太冷静了! 这时夜幕降临,温度很低,大家心里更凉,没法不冷静啊。全场的“中国队,加油!”变成了整齐的雷鸣般的“戚务生,下课!”这时,全场人,包括隔壁的“半官方球迷”,都在为卡塔尔的每一次进攻欢呼,为中国队乱七八糟的“进攻”而 “冷静”!只有我可怜的儿子还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突然不叫加油而改叫什么人下课,继续挥舞他手里的国旗嘶哑地叫着“中国队,加油”。我周围的东北汉子眼泪汪汪地看着他。好几个汉子红着眼框上来劝我们“领孩子先走吧,别往下看了!”急得我儿子要和他们拼命。 1比3时,场外放起了礼炮。全场人大声应和。看台上有人打出了“中国足协,洗了睡吧”的大横幅。有人不知是否有意,把看台上原先“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横幅的后半句卷了起来,剩下的前半句看起来确实够惊人!我觉得有人开始紧张了。大量军警悄悄开进球场周围。每一个看台的栏杆前都站着一排穿棉大衣的高大警察,面向观众。 终场哨声响了。可能是我的感觉这时也出了问题,觉得一时一片宁静。片刻,场内爆发出雷鸣般悲壮的掌声和欢呼声,只有我儿子终于在寒风中站立了二个小时后无力地坐下了。卡塔尔队兴高采烈地在场内围成一圈跳起了舞,隔壁半官方的啦啦队和全场观众竟然一片欢腾!这时,看起来确实有点紧张的警察开始要求观众快快离开。我儿子坐在看台上赖着不走,说要等中国队出来向观众致谢,再亲眼看一看他心爱的海东。这时场内灯光已经熄灭,中国队早已逃一样消失了,连起码的出来鞠个躬的人都没有。这时我已经说不出话,旁边一位警察友善地上来对我儿子说:“孩子,他们不敢出来见你啦。咱快走吧!” 警察在孩子心中还是有威信的,儿子在他的搀扶下,一步一回头,走出体育馆。我们是最后走出这个看台的,身后是几十位军警的人墙,马上堵住了入口,防止人们回冲。那位好心的警察看外面一片混乱,担心我们这外乡的孩子,一直送我们到停车处。经过主看台时,见上万人死死堵住出口,“戚务生,出来!”的喊声惊天动地。这时,天真的儿子竟然还对我说:“我们也等一会,他们出来时我让海东签个名。”我的泪水终于夺框而出! 到了车前,大连哥们派来的司机早已发动了车子焦急地等着。我们上车时,这位半天没说话的警察终于用红红的眼睛瞪了我一眼,说了半句话:“你看你,这么大老远的带孩子来..." 车子飞快地离开金州。我发现金州城里的道路突然全部变成了单行道。每个路口都有警车,车子只许出不许进。儿子趴在后窗上,看着金州城消失在夜幕里。 回到酒店,来到那个餐厅。全部侍者都热情地围上来,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不过都小心奕奕不提足球二字。我们都无心吃饭,那个老侍者不知怎么哄得儿子吃了几个饺子。儿子还对他说了句:“今天就是太热了点。不然我们准赢!”说得旁边的人摘眼镜。其实天气真冷。我只想喝酒,奇怪的是餐厅里竟然找不到酒了!回到住处,小冰箱里的酒也突然消失了。第二天上午我们离开时才知道,一听到球赛结果,细心的酒店经理就把酒藏起来了。“我们大连人习惯了,人家一家穿过半个中国来看这场球,一定好受不了”。 现在,我们回到了福州。在金州买的一切,包括球票、国旗,儿子都细心地包好放在他的箱子里。睡觉前懂事地对我说,12号就不去大连了吧,早点放学回来看电视。还保证以后好好做作业,乖乖吃饭,2001年时,再去大连。都睡下了,又说了句:“谢谢爸爸!” 打开离别了几天的电脑,我突然心如刀绞!儿子,我不该带你去看这场球的。 ---------------------------------------------------------- 次日,这个帖子被当时的体育沙龙冠以这样的编者按,放到了顶上。那时候,四通利方没有新闻,没有网刊,只有容许300个帖子的BBS。 一则让我们落泪的帖子 9月中旬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的预选赛开始以来,在《体育沙龙》的版主NelsonDon和Gooooooal 的带动下,我们和许多网友、版主一起努力,把赛场实况搬上了网。借这个机会,我们感谢所有参加实况转播的人,同时也感谢所有鼓励和支持过我们的网上观众。 10月31日,自从那场球结束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兴趣继续在网上搞直播,再也不想听任何人提起中国足球,甚至几天过去了,我们中没人愿意去《体育沙龙》的直播室清理那些过了时的网页,那里的时间依然静止在31日的傍晚.... .. 然而两天前,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体育沙龙》中的一则署名“老榕”的帖子却让我们每个人的眼眶红润了。没有想到,时至此刻不过48小时,这则帖子已经在我们的论坛中被阅读了两万多次,同时传遍了Internet网。 为了不让这个感人的故事随着成百上千过了时的老帖子一齐被删掉,我们把它转贴在这里。 ----四通利方体育沙龙1997年11月 http://www.srsnet.com/richtalk/special.html [这个地址,在SRSNET,就是四通利方,变成了SINA之后好久好久,还在。当然,现在不在了,可是,上面的帖子,还在,还在那个位置上,你去SINA搜索能找到,后面有成千上万的数不清的跟贴,借这个机会向你们说:虽然很多很多,可是,我真的都看了,谢谢!] -------------------------------------------------------------- 二周以后,我照例买回当时每期必看的《南方周末》。赫然发现,上面的文字全部登在上面。占据了体育的整版。当时体育版的李戎,亲自在上面写了一段编者按,大意是,他的邮箱,收到了60多份这个文章,要求他们转载,为了不影响当时还在比赛的中国足球队,他们克制着,到11月14日,中国队踢完了所有没有意义的比赛以后,才发出。当然,这是我记忆中,中国的报纸第一次登载署名的ID不可考(当时确实不可考,因为我没有露面,以后很久也没有)的文章。这是网络的一个大事,要谢谢李戎,吕祥,陈彤,老尼(当时他们都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怀疑有这么一个叫“老榕”的人存在!)以及《南方周末》。 不止如此,在它当时的信息版,整版的文章是 10月31日:大连金州的网上泪 作者:吕祥(南方周末报信息时代版编辑) 自9月中旬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的预选赛开始以来,全球各地的中国人开始在网上找到了新乐趣:网上“侃球”。 诸多的中文网站也极合时宜地为网民们开辟了专门的侃球园地。颇受中文网民欢迎的四通利方网站(www.srsnet.com)走得更远,在其版主的努力下,甚至把赛场实况搬上网。其他较知名的网站,如“瑞得在线”(www.rol.cn.net)和“深圳巨潮”newsent.szppt.net.cn)的足球讨论区也都显得格外的热闹。 然而,10月31日的比赛结束后,网民们突然间都有变得“泣无声”了,侃球的愿望逝去了,网上直播也停止了。 “嗨,‘气勿生’啦,洗了睡吧~”一些网民们如是说。 然而,比赛两天后,一位远在福州的球迷把一则帖子贴上了网,顿时间在网民间挑起了热切的响应。这位署名“老榕”的福州人士通过Internet把他于10月31日赴大连看球的经历呈现给其他的网民,而再通过其他网民的转贴到处传送,这则贴子几乎传遍了所有中文网站,给一片“泣无声”的氛围增添了一些深沉。在此后的一周内,不下60位网民将这则贴子转到了编者的电子信箱,要求《南方周未》予以转发。(老榕的帖子全文见本期《南方周末》体育版。) 读罢这则帖子,编者同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网民一样,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样一则帖子,当然救不了颓败的中国足球,但它能够给予我们的,却似乎比足球更多。 在今天的Internet上,可以贴帖子的地方多如牛毛。借助电脑网络这一廉价而高效的传播平台,人们可以把自身对生活的种种感受和理解张贴上网,让更多的人去分享、共叹或共鸣。熟悉Internet的人们都知道,网上讨论区充斥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琐碎、无聊而且浅薄的感叹和议论,而如老榕这样的即便从文学角度来看也堪称佳作的帖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老榕的帖子始于哪一家BBS或Internet网站,现在已经无从查考,而且这一点也确实不重要了。只要作者不要求相关的权益,任何一条信息,哪怕只是个喷嚏,从上网的那一刻起,就立即成为全球的财富,其覆盖的广度和传播的速度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这就是Internet枣许多中国人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东西。 经由Internet上的反复辗转,老榕的帖子又载上多家传统的媒介,其中包括《成都商报》、《中国足球报》和本期的《南方周末》。从数字空间再返回我们的模拟世界,老榕在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面前的苍凉的悲哀,似乎又陡增了一些“时尚”的感觉。由老榕这么一则帖子的空间转换,我们可以说,网上传播的时代已在中文世界露出了端倪。感谢福州的老榕,以及他那刚要醒事的孩子,还感谢那些把老榕的帖子专给编者的网民们。当然,还要感谢那些为建网而辛勤工作的人们。 ------------------------------ 我个人没有料到的是,事情好象才开始。二周后,南方周末刊登了这样的文章 足球不幸球迷幸--致老榕和他的孩子 李公明 我不是球迷,但老榕的帖子(11月14日本版)使我感动不已,使我平生第一次写下了关于中国足球的这点文字。过去人们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含泪读完老榕的帖子,我头脑里冒出来的一句话就是:“足球不幸球迷幸”。 有人会问:中国足球不幸,中国的球迷何幸之有?我想,在这样一种功利滔滔、性灵枯乏、情感虚假的岁月里,能产生老榕这样的文字、产生老榕和他的孩子的那种情感,这不是天大的幸事么? 中国的足球,我的涕泪横飞的中国! 在远离了那种史诗性的、充满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岁月以后,在被暴风雨荡涤的英雄情怀已日渐消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在人群中感受到同一种炽热的情感、呼唤着同一种声音、流淌着同一行滚烫的热泪—没有了集会中的狂欢和悲歌,哪里还有狂飙为我从天降?! 只有足球,中国的足球!那个令我们哭、令我们笑、令我们在可怕的冷静中领略可怕楸心之痛的中国足球,只有它可以让我们重温炽热的情感、刺痛麻木的心灵,让我们在网络上“倚拦看剑,泪洒英雄!” 清末将领在丘逢甲兵败广州、登镇海楼而伤时感世,作者有云:“苍茫自洒英雄泪,不为凭栏忆故侯。”今我来矣,不为故侯,甚至也不为足球,为的是中国球迷和他们的孩子!文章中写到的孩子的赤子之心、老服务员的体贴呵护、甚至公安同志的关怀善待,多少文字令人眼热,更想到网络上曾有万人翻阅,中间多少球迷泪!足球何不幸,但球迷何幸! 我想,老榕的这张帖子已足以令当今书坊上那无数莺歌式散文羞愧无地。我还想到,它完全够条件成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页:它叙事清晰、条理分明、文字朴素、感情真挚动人;更重要的是,它连接着二代人滚烫的心!但假如我是中学教员,我又会对它既爱又怕,怕的是我在教这一课时难以自制,为了我们涕泪横飞的中国! 足球只是一个流传的球,中国球迷是一片泪浇血灌永远的心! ---------------------------- 那时南方周末没有电子版,李先生的文章,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存到了现在。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李先生,甚至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你们谁知道,请告诉我,你们谁有机会,请转告,老榕记得他,谢谢他的好文章。他的这文章,真好。 1997年底,南方的媒介开始了延续到现在的“盘点”习惯。 1997年,南方周末大盘点特刊,《你们现在还好吗》,有这样一段: 主编寄语:老榕的感动 ... 走过1997,我们有梦圆的欢欣,也有梦碎的痛苦。而执著于梦想的追求,使我们咫尺天涯,息息相通。 就在几天前,一位读者给编辑部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湛江开往海口的轮船上,百无聊赖的他买下了一份《南方周末》,尚未读完,就已经泪流满面。他把报纸递给正在甲板上追逐嬉戏的一群素不相识的少年,少年们看完报纸,也如塑像般陷入了沉思。 深深打动了这一群人的,是老榕的文章,那篇取自网络、感动过无数人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轮船靠岸,各自东西,少年们也许很快就会淡忘了这不期然而至的邂逅,但是,在甲板上触动他们沉思的东西不会湮没。中国足球梦碎金州的那个夜晚,也许是老榕儿子10岁生命的历程中最寒冷的一夜,但就在那寒冷之夜的第二天早晨,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开始照耀着一种特殊的阳光,那就是理想和希望。 ... (在这个特刊的一版,介绍了一些这一年在《南方周末》上轰动过的人包括老榕。老榕也是这些人中唯一没有提供照片的人。介绍老榕的一段是:) 我1962年出生在福州,16岁不到一点的时候考上了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以后到国家某部的科研基地工作,搞国家的科研项目好几年。后来有机会公派去美国和国外的科研机构一起合作做一些有关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事情没干完,因为孩子要出生,我回来了,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就留在国内继续干这个项目。后来搞成了,还获得了国家的奖励,大约在29岁时得到了高级职称,当时在单位里很轰动。再后来,国家号召科研人员走出高墙深院下海为经济服务,我就去了当时单位与国外合资在深圳开的公司,涉足商界。干了几年觉得挺来劲,就下决心回福州自立门户开公司。那时选定回福州投资,主要是因为当时福州有个人才引进的政策,我们全家的户口可以很快落实,这样孩子的上学不会有麻烦。目前公司经营得不错。大致经历就这样,很普通。帖子在网上轰动一时的那几天,我每天都会带一些感人、鼓励的回帖给儿子看。后来见报了,也去买了报纸带回给他看。现在儿子的精神状态很好,不象刚回来那几天,不仅对足球,对什么都没精打采的样子,搞得我们特担心。他母亲每次去学校接他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他在嘈杂的学校门口楼梯的角落坐着,旁若无人地认真做作业,许多家长、老师都很惊讶。他说要抓紧时间做完作业回 去好看足球... 关于老榕和他的儿子,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关于老榕和足球,见本报今天《体育》版的“中国足球年终专稿”《球迷老榕如是说》 (载《南方周末》1997年12月26日《年终专刊:再见,1997—你们现在还好吗?》) ----------------------------------------------- 其实我才被这个报纸和上面这个轮船上的故事,感动到现在。你们,现在还好吗? 陈彤后来说,他们的体育沙龙出了这么一个当时据说是“全球中文网上最著名帖子”(我看应该是当时转载最多的帖子吧?),对于他们后来下决心推出“竞技风暴”(现在SINA体育也是整个SINA新闻的前身),有决定作用。真的如此,我不胜欣慰!------------------------------------------------------------ 今天突然想起说这个,主要有二个原因 第一,前几天,在北京科博会的论坛上,IT经理世界的副总编辑,论坛主持人,以及著名的CCTV主持人路小姐,他们配合夹攻,和我有这样的对话: ......路彬彬:你要再威胁我,我就把你儿子的照片公布出来。 王峻涛:孩子的隐私权同样受到保护,谢谢。 刘湘明:我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小榕是不是该上大学了。 王峻涛:他今年是考高中了,离上大学还有三年。 刘湘明:我记得你在写金州不相信眼泪的时候他还是八九岁。 王峻涛:我还记得那篇帖子是1997年写的吧,开头一句就是:我9岁的儿子是这样的痴迷足球.....哎呀,糟糕,又泄露个机密。 第二是,最近一期《读者》的一篇文章,又提到了这个事情。 他们都有一个错误:那文章的题目,不是“不相信”,是“没有”。 这很重要。我从来没有,没有眼泪。我们全家都没有眼泪,在1997年的那一天。我们其实是相信什么的,我们总相信着什么。 最后,我贴一首歌词。这个是中央电视台1998年拍摄的电视片《在路上--中国足球这几年》的主题歌。那也是我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在你的身边我用情太专 在您的背后我目光流连 往日的温情有些不胜寒 痴迷的心中还是很情愿 风花雪月是不是从前 海誓山盟会不会改变 相聚多年 相伴多年 一天天一天天 相识昨天 相约明天 一年年一年年 你永远是我忠实的容颜 我的世界永远为你留住春天 相聚多年 相伴多年 一天天一天天 相识昨天 相约明天 一年年一年年 你永远是我投入的情感 我的世界永远为你留住春天 电视片放这首歌的时候,记得背景有一张1997年最出名(之一)的照片,一个女球迷,扒着金州体育场的防护网(防止我们扔东西的网。我舍得扔给他们什么东西!要这个讨厌的网干吗!),向空无一人的体育场巴望,那照片的题目,记得是:无泪。谁知道她是谁,麻烦告诉我。 无泪。就是没有眼泪。不是“不相信”。压根就没有那玩意。所以从来就不相信。 不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