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奥勒利乌斯。奥古斯丁(354年——430年)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立者,教父学的著名代表。他生活在罗马帝国末期,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主要在西欧封建社会。他的主要著作《上帝之国》第一次为神权政治思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并成为封建社会中教、俗两个集团相互斗争的思想工具。 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名异教徒,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的信仰对奥古斯丁有一定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青年时期,在迦太基求学。由于受摩尼教影响,成为该教的一名慕道者(未入教的信徒)。摩尼教宣扬善恶二元论,主张光明和黑暗是善和恶的本原,世界上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对立,光明王国必将战胜黑暗王国等。这些思想对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375年,奥古斯丁从迦太基的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家乡和罗马教学。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新柏拉图主义著作,深受其影响,促使他的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新柏拉图主义崇尚精神,鄙视肉体,主张上帝是世界万物源泉和归宿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后来成为他全部神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384年,经他母亲介绍,奥古斯丁在米兰结识了教父学著名代表安布罗斯大教主,经安布罗斯为他受洗,于387年加入基督教。安布罗斯积极鼓吹宗教狂热,主张教权、俗权分立。他曾宣称,在精神事务方面,教会对包括国王在内的全体教徒拥有审判权,国王“在教会之内,不在教会之上”,国王的权力可以支配教会的财产,但不能干涉教会的事务,“宫殿属于国王,教堂属于主教”。这些思想也给予奥古斯丁以很大的影响。 388年,奥古斯丁返回北非,三年后成为希坡教会的神甫。由于积极迫害异教徒,他受到教会的赏识,395年被擢升为希坡主教,连续任职三十五年,430年,汪达尔人围攻希坡城时死于城中。 奥古斯丁一生有大量著作,主要有《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忏悔录》、《上帝之国》等,其中《上帝之国》是他耗时最长,论述其神学思想最成熟、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奥古斯丁把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结合起来,对教父们提出的上帝创世说,三位一体说等教义从神学观的高度上给予系统的理论论证,并制定了“原罪说”和“预定说”等教义,全面发展了教父学,奠定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体系。他在〈上帝之国〉中阐述的“双国”理论开创了基督教神权政治理论的基本主张。 奥古斯丁和其他教父们一样,坚持把〈圣经〉作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此为根据来说明一切社会政治问题。奥古斯丁贬低理性的作用,使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在他看来,理性的作用不过是“用理解来将我们凭信仰所接受的牢固地把握着”,使人相信“至善的创造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在西方,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必须服从信仰,哲学必须服从神学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