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易延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易延友 197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背景1992-1996,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1996-1999,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2001-2002,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1999-20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博士还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冲劲。请看清华大学官方链接: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law/3563/2010/20101220195201791121787/20101220195201791121787_.htm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01350.htm下面引自清华大学官方介绍学术成果(一)著作1.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法学阶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2. 《刑事诉讼法精义》(法学名师讲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英文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美国海马出版社,2012年。4. 《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5.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6.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7.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8.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9. 《刑事诉讼法(第一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二)论文1. 《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完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2. 《State Ideology Transition and Procedure Model Transformation: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Its Revisions》,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2.3.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4. 《论最佳证据规则》,《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5.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6.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7. 《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8.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9. 《Can A Government Compulsorily Make Citizens More Free? Revisiting Non-Judicial Detentions und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PR China a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0, vol. 2.10. 《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与反思》,《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11.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的关联性》,《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12. 《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13.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14. 《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作证规则》,《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15.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16. 《传闻法则:历史、原理与发展趋势》,《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17. 《Arrest as Punishment: the Abuse of Arr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UNISHMENT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 2008, vol. 10, No. 1.18. 《英美证据法上的专家证言制度及其挑战》,《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19. 《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清华法学》,2007年第2期。20.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21. 《权衡原则是怎样把人权消灭掉的——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2.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23. 《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24.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25.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发展趋势解读》,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26. 《论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27. 《论辩诉交易应当缓行》,载《法学》,2003年第12期。28. 《走向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研究述评》,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29.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30.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三)随笔1. 《检察官客观义务需要理论与实践支撑》,《检察日报》,2009年9月23日。2. 《日本陪审团的恢复及对中国的启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3. 《官位与资源让学者们马失前蹄》,《法制日报》,2009年6月24日。4. 《重典治乱与司法能动主义无关》,《法制日报》,2009年8月31日。5. 《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国法律》,《法制日报》,2009年3月4日。6. 《量刑辩论程序理应推广和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6月。7. 《我国暂不宜设立藐视法庭罪》,《法制日报》,2009年1月22日。8. 《保障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9. 《律师应当为何而战》,《中国律师》,2008年。10.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检察日报》,2006年5月18日。11. 《法院判案何须请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12. 《人民法院整体回避于法有据——评法官谋杀院长案》,搜狐评论,2003年10月13日。13. 《我们能被关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14. 《“可不知论”与“不可不知论”》,《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15. 《法院如何给说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16. 《法官应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17. 《毒树之根岂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