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特劳斯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在6岁时就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然而,与所有音乐家的儿子不同的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才华却受到父亲的压制和禁锢。老约翰·斯特劳斯甚至禁止儿子参与一切音乐活动,而且在儿子学习小提琴时,竟蛮横地用鞭子抽打他。当约翰·斯特劳斯将举行首次音乐会时,这位老音乐家在盛怒之下,宣布在同一天晚上自己也举行一场音乐会,同儿子相对抗。只是当他知道自己的音乐会远不如儿子的受欢迎时,才不得不作罢。他因此气闷成疾,并声言“但求速死”。这既反映了老约翰·斯特劳斯的荒唐可笑,也说明了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优异才能。
小斯特劳斯
老约翰·斯特劳斯在维也纳同著名的圆舞曲作曲家兰纳一起,创作了一批别具一格、富有魅力的维也纳圆舞曲。之后,他单独率领乐队在巴黎、柏林、伦敦演出,取得辉煌的成功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父”。然而小约翰·斯特劳斯比父亲更胜一筹。1844年4月,年仅19岁的约翰·斯特劳斯首次举行音乐会,他指挥乐队先演奏了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听众稀稀落落的掌声并没有使他沮丧,接着他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约翰·斯特劳斯献给他母亲安娜的作品,纪念母亲为浇灌他这棵音乐幼苗所倾注的心血。乐曲以清新明快的节奏、缠绵曲折的旋律,使听众欣喜若狂。而当他的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演奏以后,听众简直如痴似醉。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披巾和手帕欢呼,掌声和喝彩声响成一片。这支圆舞曲竟然被要求反复演奏了19次,真是盛况空前。一连好几个星期,在维也纳流传着这样的佳话:“祝您早安——小斯特劳斯,晚安了——老斯特劳斯。”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约翰·斯特劳斯怀着真挚的热诚站在革命者一边,并且穿上了维也纳公民近卫军乐队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还写下了《自由进行曲》、《大学生进行曲》、《街垒之歌》、《革命进行曲》等带有革命标题的音乐。然而,起义失败了,革命的热情在他身上逐渐淡漠,而国内外的难以胜计的邀聘又接踵而至。在此之后,他写下了著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1867年)、《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868年)、《春之声圆舞曲》(1885年)、《皇帝圆舞曲》(1863年)等名作。
对于约翰·斯特劳斯来说,1872年的美国之行是他作为圆舞曲作曲家创作生涯中的最高峰和转折点。他在10多万观众面前,指挥2000人的乐队和2万人的合唱队“大军”,他站在面对“大军”的一个了望塔式的高台上,由100名指挥作助手。炮声响了,标志着演奏的开始,100名助手用望远镜注视着约翰·斯特劳斯的动作,然后依样转达给他们每人所辖的演出人员。遇到强拍时,整个乐队就像大炮似的轰鸣,使10万听众兴奋得大声叫嚷。然而就是在这里,约翰·斯特劳斯看到了这种“娱乐音乐”在音乐艺术的发展上,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它的“艺术成就是谈都谈不到的”。因此,在最后30年创作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轻歌剧创作上。他的不少著名圆舞曲就是轻歌剧中的一部分。如《好朋友圆舞曲》是著名轻歌剧《蝙蝠》中的音乐;《南国的玫瑰圆舞曲》则选自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他的轻歌剧欢快、热情、幽默,富于旋律性。在这些轻歌剧中,约翰·斯特劳斯注意通过轻快的音乐,表现某些哲理性的问题,如在《蝙蝠》中,女仆比女主人和侯爵要聪明;在《茨岗男爵》中,将普通人民和贵族相对照;在《威尼斯之夜》中,将公爵与劳动人民相对照,反映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腐化。
约翰·斯特劳斯是一个出色的作曲家,在他富于魅力的音乐中,反映出奥地利人民性格的最诚挚、最动人的特征。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因而他的作品缺乏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