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家>百科知识>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那首诗,全诗是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那首诗,全诗是什么?

2024-11-06 00:51:31 编辑:zane 浏览量:592

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那首诗,全诗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昼出耘田夜绩麻出自那首诗,全诗是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出自宋代的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全诗是: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⑵夜绩麻⑶,村庄儿女各当家⑷。童孙未解⑸供⑹耕织,也傍⑺桑阴学种瓜。【注释】 ⑴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⑵ 耘田:除草。 ⑶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⑷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⑸ 未解:不懂。 ⑹ 供:从事,参加。 ⑺ 傍:靠近。【题解】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译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赏析】 南宋诗人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描写农村景色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有名的。四时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各个时期的自然景色和农民劳动生活,做了比较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同时,由于他对农民有一定的同情,所以对农民遭受官府和乡村地主的剥削,以及他们生活的困苦,在这些诗中,也有一定的反映。这是那些组诗中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一个小场面。它从侧面着笔,反映出农村中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生趣的生活。 场面是这样展开的,初夏,小农忙的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而生。这时该要耘田,即除草了。“昼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这在当时是男人们干的活。 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吃的穿的,都靠自己生产。当时,种棉的技术还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穿衣是靠养蚕和种麻。阔气人穿丝绸品,穷苦人穿粗麻布。麻布的制作过程,是在把苎麻收割以后,沤在水里,除去表皮:抽出纤维,晒干,然后搓捻成线,这叫做“绩麻”,再织成布。妇女在白天干完别的家务劳动,到晚上就“绩麻”。耘草和绩麻,做为例子,照应到第二句的“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从诗中人物的口吻来说,自然指年轻人。诗意说:村庄里,男男女女,都不得闲。“当家”,就是各司其事,各管一行。这里的意义,不同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当家做主”。除了正在劳动忙碌中的成年人以外,还有另一种人,就是本不忙碌的小孩子们。他们却以另一种方式也投入生产的热潮中了。“童孙”,指更晚一辈的小孩子们。这些小娃娃们,还没有劳动的本领,不会耕也不会织。注意“未解”这个词,是“不会做”。如果会,也就参加“耘田”、“绩麻”的劳动去了。虽然不会,他们却也不闲呆着。那末又干什么呢?农村的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于的农业活路,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于是三三五五,在桑树下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呢。这是农村中常见的事情,却具有特色。在这里,不能参加劳动的小孩子们尚且这样,那末,正在担当劳动重担的成年人又是怎样忙着生产呢? 童孙种瓜的描写,虽然是从侧面着笔,却不是陪衬,而是深入。这样写,在艺术上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热烈的劳动生产的图景,使诗的语言,留下了强烈的韵趣。《四季田园杂兴》一诗中“杂兴”的读法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我以为,要想弄清“杂兴”的意义,需要将两个字分开来进行解读。“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多种多样的;②正项以外的、正式以外的;③混合在一起。“兴”是个多音字,读阴平时(第一声)有七个解释①兴盛;流行②使盛行 ③开始;发动;创立④起;起来⑤准许(方言,多用于否定式)⑥(方言)或许 ⑦姓;读去声时,只有一种解释为:兴致;兴趣。通过以上的罗列我们会渐渐地从推理中发现“杂”字就取第二讲,引申为非正式的。(杂记、杂说、杂文多靠近此义)而分析“兴”字的解释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解释与“杂”相对应了。如果我们联想一下古典文学常识,我们会一下子意识到“兴”字读去声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少了一个解释。“诗歌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诗周南关睢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辞源》再翻开唐宋等历代诗作,诸如此类的题目也是多见。《杂兴》皎然(唐)“人生分已定,富贵岂妄来。不见海底泥,飞上成尘埃。”《春日杂兴》陆游(南宋)“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杂兴》李颀(唐)“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水滨丈人曾有语,物或恶之当害汝。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春日杂兴》壬禹偁(宋)‘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杂兴》安夏(清)“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就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例,诗人范成大58岁时辞官,归隐石湖,写下了六十首《田园杂兴》诗,诗名虽为“杂兴”,却全面反映了江南农村的现实生活。尤其可贵的是,诗人把揭露封建剥削,表现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与描写农村风俗、景物结合起来,熔为一体,从而使田园诗除了写景状物外,还包涵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这是范成大对田园诗发展的一大贡献。“赋、比、兴”虽然是后人对先秦诗歌表现手法的概括,但它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赋是借叙事以抒情,比是借写景以抒情,兴是触物起情,作为诗歌,用情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诗歌抒情的特征便彰显无疑了。由上述内容,结合“杂”“兴”两字的意思,我们完全可以推理出“杂兴”即随意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但手法上以即景生情为主,正所谓“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因此,“杂兴”读作什么也便不言自明了。 桑阴学种瓜。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家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jia.com/article/19564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