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本底含量,对人体、动物、植物和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大气污染既可因人类活动造成,也可由自然因素引起。但随着人口的剧增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有人为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如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地震等释放出来的各种气体、烟尘、粉尘等。这些污染源一般都超出了人类所能控制的范围。
人为污染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大气的物质。又可分为工业企业污染源、家庭炉灶及取暖设备排放源和交通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CO、NOx、SO、H2 S、CO2、铅尘、有机化合物等。据1997年数据统计,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达6.14×108 t、CO2 达64×108 t。目前,城市里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它不仅具有排污源低、分散等特点,而且污染物也很复杂。据1998年的数据统计,北京每年由汽车排出的铅就达2800t,大气中的NOx 主要来自汽车。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已使它列入全球十大严重大气污染城市之内。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人体会随着呼吸有害有毒气体的增多,出现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长期呼吸浓度较低的有害气体,将产生慢性疾病,如交通警较园艺工人易患支气管炎、肺病。如污染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很高,人将会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就造成了近4000人死亡。大气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还能致癌。因此,大气污染对动物、植物、水体生态环境都有危害。
大气污染的另一个后果是产生“温室效应”。出现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大量的CO2。正如前述,CO2 能吸收较多的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把大量的热量截留在低层大气中,使近地面的温度升高。据研究,若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10%,气温就相应升高0.3 ℃。1920~1940年间,由于全球燃料消耗迅速增加,大气中的CO2 含量也快速增加,地面的平均气温升高了近0.4 ℃。据推算,1994年大气中CO2 的相对体积含量(即浓度)达358.8×10 -6,较1970年增加了33.3×10 -6,较工业革命前上升了78.8×10 -6(见图14-8)。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将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地理景观发生变化、虫灾增加等现象,将危及全人类。
大气污染还将造成酸雨。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 的大气降水,主要是大气污染物SO2 和NOx引起的。它对人体、物体、水体以及动植物都有影响。1939年,记录到第一次偏酸性降雨的pH值为5.9,到20世纪50年代,酸雨的pH值就降到了3~5,最低达2.1。我国东部地区的酸雨比较严重,主要是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pH值小于5.6的降雨面积已从1985年的175×104 km2,扩大到1993年的280×104 km2。
(四)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减少或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大气污染是由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是控制大气污染的关键。减少或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浓度控制是使排出废气中的有毒和有害成分降低到规定标准以下,这对于控制污染源密集度低和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是一种基本手段。总量控制是对整个地区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加以限定,从而达到改善大气环境的目的,这对于污染严重和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的控制,可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如改变能源结构、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艺等,使大气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无污染能源有望得到利用,这将会完全改善大气质量。
2.合理的城市和工业布局及规划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一座城市的建设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和布局上应从这几方面考虑:①地理因素。不宜把工业区建在一些易形成逆温层的谷地和盆地地区。②风向。一个城市工厂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而居民区则应建在上风向。③工业区不宜集中布置。因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将影响被稀释和扩散的速度。
3.发展植树绿化
植树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可吸滤各种毒气、截留粉尘、净化空气,起到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因此,应把植树绿化作为改善大气质量的一种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