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家>百科知识>廖锡俊到什么地方去了

廖锡俊到什么地方去了

2024-06-19 04:59:55 编辑:zane 浏览量:517

廖锡俊到什么地方去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廖锡俊到什么地方去了

廖锡俊,土家族,中国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思林乡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参军入伍,当了一名后勤汽车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次参加边防战斗,先后担任汽车排长、连长。后在贵州省军区干休所、军分区、省军区机关大院工作,曾任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2002年11月任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2008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廖锡俊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廖锡俊出生在贵州东北部思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廖家有兄弟姐妹八个,尽管家里很穷,但他的父母靠着辛勤劳动,坚持供他们几个兄弟读到初中。廖锡俊很小就参加劳动,父母对他要求严格,稍有疏懒、调皮,就会受到父母严厉管教。他从父母那里学到山里人优秀朴实的品质,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1972年,廖锡俊参军入伍,当了一名汽车兵。在艰苦卓绝的战场,他与战友们在硝烟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把物资运到前线,保障战场胜利。他深刻地体会了后勤工作的最高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阵地,一切为了打赢。”  2002年11月,廖锡俊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  2008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廖锡俊(中) 2002年11月,廖锡俊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贵州是东南腹地,经济基础落后,资金、人才缺乏,如何建设与部队发展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后勤,这是摆在这位省军区后勤部长面前的首要问题。  廖锡俊确定了依靠后勤改革求发展的思路。  廖锡俊部长上任不久,就带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干部进行基层调研,几年时间,他们踏遍贵州80多个县市,行程上万里。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贵州省军区后勤建设五年规划》,内容涉及营区基本建设、后勤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问题。  为落实规划,做好后勤的基础建设和起步工作,廖锡俊部长带领后勤官兵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为解决资金瓶颈,他亲自登门拜访地方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为部队建设协调资金1亿元,用于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  搞营房建设,他提出因地制宜,按政策规定,利用省军区干休所土地,改善老干部住房,融入市场运作,给省军区后勤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短短几年时间,贵州省军区百分之九十的干休所进行了改建或拆建,基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省军区20多个单位被总部和成都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省军区被全军评为“绿色营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 省军区一些官兵外出学习,三个月半年回来时都惊奇地发现营区旧貌变新颜,房子修高了,道路变宽了,福利增多了,环境变美了。  随着军队后勤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军队保障效益,从标本上解决军队办社会的问题,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步伐不断向前推进,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物资储备等方面逐步实行社会化保障。  在实施社会化保障方面,贵州省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省军区部分后勤项目实施社会化保障的路子。 他们筹资120万元建立了省军区机关社会化食堂,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官兵们伙食费支出下降,满意率上升到百分之百。贵州省军区饮食社会化保障为整个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开了一个好头,积累了经验。  贵州省军区在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中,着重抓了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对军队职工队伍进行改革,除部队急需岗位,其他如物业、水电等全部交给地方,并把部分部队职工移交地方,部队减轻了军费负担。同时,这些职工通过改革,在地方重新安置工作,生活、福利各方面待遇都得到很好解决。  贵州省军区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在全军转发。  二十世纪,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战争形态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现代战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科技战争,后勤也要向信息化转变。  多年后勤工作的经验使廖锡俊认识到,后勤保障要达到准备快、展开快、保障快的要求,就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廖锡俊少将(左) 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实现互联互通。  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对后勤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摸底,结合省军区特点,突出战勤、军需、军交运输、油料、财务等重点保障内容,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开发出十多个模块,建立集约高效的后勤信息综合平台,基本实现了省军区范围内后勤现有资产的可视化、精确化管理。  油料保障是部队的生命线,廖部长建议把信息化引进油料保障。他们通过学习中石油等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省军区实际情况,对后勤油库进行信息化改造。如今通过信息网络管理,仅用7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全区的油料保障计划,效率提高了数倍。信息化建设成为部队后勤保障能力提高的倍增器。  在2005年5月,贵州省后勤部与贵州省发改委等单位举行了一场省地县三级网上国民经济应急动员演练,在后勤物资保障、战时国民经济动员、军地联合保障等方面均取得满意结果,受到军地领导高度评价,贵州省军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被总部、成都军区向全军非作战部队推广。  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廖锡俊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对贵州山区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贵州是中国最贫困的省区,在服务人民,扶助贫困方面,军队有着特殊的职责。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板底乡地处乌蒙山区,那里山深林密,不通公路,缺水、缺电,是贵州省13个极度贫困的乡镇之一。后被确定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扶贫帮困联系点。  5年前,廖锡俊刚担任后勤部长不久,他驱车四百里来到威宁县板底乡。作为部队扶贫工作的带头人,他看到乡亲们极度贫穷的生活,心情十分沉重,也感到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  几年来,在贵州省军区、贵州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军区后勤部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扶贫项目,为板底乡先后投入资金几百万元,为当地群众治水、修路、通电,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  他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着眼乡村长远发展,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复转军人核心作用,建立示范村,用事实教育群众,改变村民蒙昧落后的观念。省军区后勤部还派出专门人到板底乡进行调研,与乡里一同商定脱贫办法和发展规划。通过贵州省军区后勤官兵4年的共同努力,当年极度贫困的威宁县板底乡已经发生了几十年未有的巨大变化,人均粮食增加了3倍,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全乡一万三千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部分群众已经走上奔小康的道路。  在扶贫工作中廖锡俊部长了解到,农村因贫辍学,又因缺少知识,缺少劳动力基本素质,而导致生产无路,致富无门,出现失学与贫穷的恶性循环。廖部长提出“治穷先治本,扶贫先扶智”。针对板底乡上学适龄儿童多,失学儿童多的情况,他带头与后勤部的官兵共捐资7万多元,资助了300名小学生,100名中学生、8名高中生和一名大学生。廖部长个人先后资助过多名贫困学生。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家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jia.com/article/10271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