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家>百科问答>有关圆明园的英雄故事

有关圆明园的英雄故事

2024-12-21 17:13:43 编辑:zane 浏览量:514

有关圆明园的英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有关圆明园的英雄故事

火烧圆明园时有位19岁女英雄冯婉贞 徐珂的《清稗类抄》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说的是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有一位女英雄冯婉贞英勇杀敌的故事,梗概如下:距圆明园十里处,有一谢庄,居民均为猎户。其中山东人冯三保精于技击,其女婉贞,年方十九,也身手不凡。一日中午,英兵百余人来犯,冯三保率众潜伏于寨墙后,待敌军接近时,猎户们众枪齐发,敌兵纷纷倒下。正当众人兴高采烈之际,冯婉贞却忧虑地说:“小敌退,大敌将到。如果敌人携炮来攻,咱村就将变成齑粉了!”冯三保瞿然醒悟,忙问有什么办法。于是冯婉贞讲了一通道理:“西人长于火器,短于技击。火器的长处在远攻,技击的长处在巷战。咱村是十里平原,与敌人比火器,如何能胜?不如操刀持盾,以我所长,攻敌所短,与敌人进行近身的搏斗。”于是,婉贞即将全村会武术的年轻人召集起来,一律黑衣白刃,埋伏在村边的森林里。不久,果然有敌兵五六百人抬着大炮来攻,冯婉贞率众奋起,持刀猛劈。英兵仓皇失措,以枪上刺刀迎击。自然,洋鬼子的刺杀比不上中国的武术。冯婉贞刀锋所至之处,敌人非死即伤,纷纷退却。冯婉贞大喊道:“快追!快追!不要让鬼子开枪开炮!”于是,谢庄的年轻好汉们死死缠住敌人,在交互错杂中展开白刃战。直杀到天暮日落,敌兵死了百余人,弃炮而逃,谢庄得以保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让中国人感到特别窝囊和憋气的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由北京东郊绕至北郊,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将文物珠宝劫夺一空。18日,英军又出动大批士兵,焚烧圆明园,致使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付之一炬。当时,咸丰皇帝是逃到热河去了,似乎也没有清兵奋起抗争杀敌复仇的记载。然而,就在圆明园的近侧,却有一位小女子,率领一批热血男儿狠狠地惩罚了侵略者。虽然只是小胜,但总可以让一切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略舒一口气。因此,这篇文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冯婉贞的知名度也就大为提高了。前些年,北京的几位历史学家对冯婉贞发生兴趣,想查清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迹,于是,组织起调查队,从文献和实地两方面进行调查。自然,这是极为应该的。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然而,万事就怕认真,一调查,问题就来了。不仅找不到冯婉贞其人的记载,而且,圆明园附近也没有谢庄其地,《清稗类抄》所云,完全是子虚乌有。史学的生命是真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的记载既然完全失实,对于历史科学来说,自然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次讨论一部书稿的选材时,有些史学家就主张将该文删去。我很早就读过关于冯婉贞的这一篇文章,很遗憾,虽然身居北京多年,却从不曾想到过去调查。听了有关史学家的介绍后,除了敬佩其科学精神外,我就想,这也许是一篇小说。作为史学,该文没有任何价值;作为文学,其价值就不低了。研究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查找一项资料,却怎样也找不到;有时候,它却不请自来,跃入你的眼帘。某日,我在查阅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时,突然发现,它有一个专门栏目,名为“爱国丛谈”,其中一篇就正是《冯婉贞》。它的作者是陆士谔,徐珂只是将它收入了自己所编的书中。“类抄”者,正说明了徐珂是编者,而不是作者。陆士谔是何许人呢?再查。原来此人名守先,江苏青浦人。自幼习医。后在上海以出租小说为生。久而久之,自己便也写起小说来。由短篇而中篇,由中篇而长篇,先后出版了《三剑客》、《白侠》、《黑侠》、《红侠》、《八大剑侠》、《北派剑侠全书》、《南派剑侠全书》、《新三国侠义传》、《新梁山英雄传》等大量武侠小说。他有时也写清代历史或宫闱小说,如《顺治太后外纪》、《清朝开国演义》、《清史演义》等。他大概做梦也不曾想到,他的那么多长篇小说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而一篇小小的《冯婉贞》却在新中国受到重视。《冯婉贞》在《申报》发表时,篇幅稍长。徐珂收入《清稗类抄》时不仅改了题目,而且对描写人物和作战气氛的部分细节作了删节。末尾作者有一段议论:救亡之道,舍武力又有奚策!谢庄一区区小村落,婉贞一纤弱女子,投袂奋起,而抗欧洲两大雄师,竟得无恙。矧什百于谢庄,什百于婉贞者,呜呼可以兴矣! 这是对《冯婉贞》一文主题的最好说明。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者正逼迫袁世凯接受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汹涌澎湃。作者塑造冯婉贞这样一位女英雄,也是有寓意的吧!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家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jia.com/answer/21816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