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袁国平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苟若成仁取义,以此为死别纪念;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这句话出自新四军领导人之一,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给母亲的信中。
袁国平
今天我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居功至伟?很显然不是的,概是因为袁国平是一位敢于牺牲、成就大家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
袁国平出生于贫苦家庭,自幼便见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他立志要改变国家面貌,这也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埋下了伏笔。袁国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来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并于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袁国平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开始前,袁国平还特地给给母亲寄了一封信,信中放有一张他的照片,袁国平身骑高头大马,英姿勃勃,在照片的背面,便写着文章开头的那几句话,字里行间,莫不透露出一股决绝之意。
袁国平
1930年,袁国平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于七月指挥了长沙战役,后着手在长沙城内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方针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后来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期间参与了红军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长征过后,袁国平奉命创办中国红军学校,担任过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校政治委员、校长等职位,极大地促进了抗日统战工作。
1938年,袁国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一职,当时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袁国平:“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能担负独立工作。”由此可见,毛主席对袁国平的能力是极为肯定的。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蒋介石重兵包围新四军军部,这样的突发状况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袁国平站了出来,为了鼓舞人心,他召集部队人马,开了一个战斗动员会,会上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1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袁国平
好一个“最后一发留给自己”!试问从古至今,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有几个?而真正这样做的人,更是世所罕见!
袁国平率领部队突围北撤途中,身重数弹,跌落在了山沟之中,战士们并没有发现他,后来军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经过之时,恰好发现了袁国平,此时他已经浑身沾满了鲜血,血肉模糊。袁国平有气无力地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部下,“你们赶快突围,不用管我了!”
但战士们哪里肯把他丢下,他们用树枝做了一副担架,一边抬着袁国平,一边突围,在强渡青戈江时,却被国民党军队发现,在国军密集的子弹下,不少士兵中弹倒下,袁国平也一次又一次地跌落水中,又一次又一次被战士捞起。
渡江之后,原本有一百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不到四十名士兵,眼见自己成为了部队的拖累,袁国平心里不是滋味,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你们不要管我了,出去一个是一个。”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七块大洋,并交给了其中一位战士,“这是我的党费,你们把他交给组织,替我汇报……”说罢又昏了过去。
左起第三位为袁国平
后来在休息途中,袁国平不愿自己成为战士们的负担,趁人不注意,拿起了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实现了他“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的誓言。
袁国平牺牲之后,由于部队要突围,卫士连副连长李甫把他的遗体交给一位老木匠,并嘱咐他这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让他把人藏好,有一天他会回来取走的。老木匠点头答应,并瞒着家人,秘密地把袁国平的遗体安葬在了家里的祖坟之中,他临死时,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了老伴儿。此后,老太太中国多方打探,直到1949年,才联系到了新四军,把袁国平的坟墓告诉给了他们。
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有一句这样的话:“当正义长久得不到伸张,当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同情,荒谬也就变成真理。”袁国平用他的生命,用他高贵的灵魂,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伸张正义”,如何保护“受害者”,扫除“荒谬”,最后留下“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