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和群众有区别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有,区别在:
1、主体含义不同
无党籍,或称无党派、独立人士,是指不属于任何政党的公职人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选举时又称为独立候选人,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无党派人士。
群众有两种含义:(1) 泛指人民大众。(2) 指一个人的政治面貌,即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的人,群众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并不是统战对象
2、学识地位不同
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无派的基本群众,尽管在统一战线中居于基础地位,但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
但对群众知识背景、社会地位、阶层都没有要求和定性。
3、参政方向不同
无党派人士要有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无党派人士是一种政治面貌,体现的是一种政治身份。无党派人士的基本职能与民主党派相同,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这是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责任。
4、社会影响力不同
无党派人士是指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而又没有加入任何政治组织的公众人物。
群众是指没有社会影响力而又没有加入任何政治组织的普通公民。
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无党籍,或称无党派、独立人士,是指不属于任何政党的公职人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选举时又称为独立候选人,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无派的基本群众,尽管在统一战线中居于基础地位,但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
群众的含义:
1、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荀子·劝学》:“羣众不能移也。”《史记·礼书》:“宰制万物,役使羣众。”
宋 王安石 《虔州学记》:“尚可以鼓舞羣众,使有以异於后世之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有了不起的作用的还是群众。”
2. 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3. 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者,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统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扩展资料:
1949年,新政协会议还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称谓并存的局面。除了继续沿用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以外,主要有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
200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
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也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明确界定,即'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根据《意见》规定,新世纪新阶段的无党派人士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无党派人士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即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二是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无党派人士所从事的活动具有政治性,在所联系群众中要有影响力和代表性。
三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具体地说,无党派人士是以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四是具有统战工作对象身份。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工作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
总之,《意见》对无党派人士作出明确界定,为切实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答】如何科学界定无党派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群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党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