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鲈的生长繁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龟壳攀鲈是攀鲈科的小型鱼类,属多年生,群或独居、昼行、杂食性偏肉食性的原生淡水鱼类,成鱼及幼鱼均属近水表之自由游泳动物,主要摄小型水生动物包括蚯蚓、昆虫、小鱼以及浮萍和一些鲜嫩水草等。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生活的环境被污染,水质变质发臭,其它鱼类都无法生存相继死亡时,这种小鱼依然顽强的活着,但它并不喜欢生活在受污染的水里,每当大雨过后,水位上涨后,鱼儿们就会集体爬上岸,去寻找良好的新环境里生活。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龟壳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龟壳攀鲈对咸淡水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故能广泛分布于低地及近河口基围等泽地,在华南区域受豪雨响而有洪汛,珠江下游的龟壳攀鲈则能乘洪水冲至香港西部大屿山北及流浮山一带,在极淡的海面游到沿岸各大小河溪,周而复始,是本港少数能自内地不断地以二次性扩散形式补充个体的淡水鱼类。在香港的鱼类组成中,属下游低地浅水及泽地的中至表层鱼类,主食小型动物,隐栖石隙或植物丛。对污染不太敏感,生存个数却可反映严重水污染,作指标物种。
龟壳攀鲈约一年半达至成熟,体长约12厘米就能繁殖。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两性异型不明显,雄性头略大圆钝,具较浓暗的婚姻色,雌性头小略尖,腹部略胀。繁殖期于春夏五至七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处产卵,大型成熟个体可产约二千粒浮性卵,具领域及亲代抚育行为。适应适宜:pH6~9,硬度 : 36~447 PPM,生长水温:18~35℃,最适生长水温:25~30℃,低于15℃停止摄食,临界水温:10℃,致死亡水温:约5℃,属热带、亚热带淡水鱼。亲鱼按1或接近1配对。雌 雄:1:1。雌雄亲鱼的鉴别:繁殖季节雌鱼生殖孔凸出且尖,腹部较大,轻压肛门可挤出少许成熟的卵粒,尾部黑斑略显菱形;雄鱼普遍个体较小,体型较长且不够丰满,生殖孔内凹,成熟的雄鱼轻轻挤压肛门有白色精液流出,尾部黑斑略显椭圆形。 此物种在水族贸易市场不是特别流行,但无疑鱼是有趣的,独特的生存能力,与人良好的互动性。
1870年首次引入伦敦动物园附近的水族馆,是首批引入欧洲的观赏鱼类;偶尔在当地的水族商店有出售,每条鱼价格在8至12英磅。
1960年首次引入俄罗斯。
小鱼:如食蚊鱼等。可多投放一些1~3厘米的小饲料鱼在鱼缸内供龟壳攀鲈自行捕食,也能防止龟壳攀鲈因过于饥饿发生的打斗。
小虾:含有红色素,投喂前需去除头尾和硬壳。
小昆虫:如飞蛾、蝼蛄、蚂蚱、面包虫等,是龟壳攀鲈非常喜爱的食物,投喂前要用剪刀把双翅、爪子、口器或头部去除,有鳞毛的飞蛾还需要轻甩去除鳞毛,这些是龟壳攀鲈不易消化或无法消化的;面包虫应投喂刚脱壳的白色幼虫,应避免喂食甲壳类的成虫。
水族饲料:应选用偏肉食性鱼类的颗粒饲料或薄片饲料,相对于小饲料鱼,龟壳攀鲈更多的时候表现出对水族饲料更感兴趣,在能提供充足的水族饲料的情况下,甚至能和鱼缸里的其它小饲料鱼和睦相处。应避免投喂劣质水族饲料。
蜈蚣:是龟壳攀鲈鱼非常喜爱的食物,投喂前应去除腭牙。
蔬菜:偶尔喂一些新鲜的菜叶,如菠菜叶、空心菜叶、生菜叶等(注:蔬菜不能做为鱼的主要食物,菜叶有时需在水中泡1~2天才会啃食)。
注:应投喂多种食物,避免食物单一;龟壳攀鲈会吃多种食物,但有些食物鱼吃后的消化情况并不好,应避免喂食米饭、面条、猪肉等。 需要大型的水族箱,应选择与体型相当的鱼类一起混养,避免与体型过小的鱼类和攻击性强的鱼类一起混养,不少人在赤手捕抓龟壳攀鲈时常被其竖起的吻侧及鳃盖锯片刺伤,因此认为此物种凶猛异常。其实在不受到攻击和合理的饲养环境下此物种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温和、和平甚至是安静的。但过于饥饿或饲养空间过小的情况下此物种会表现得很具有攻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