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海灯的人物生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释海灯(1902-1989)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又名无病。
幼年出身贫寒,父亲是个穷裁缝,勉强度日。 1906年5岁丧母。
1908年7岁随舅父习武。聪慧勤学,酷爱文学和武术。入私塾,成绩优异。 1916年秋,参与绵阳南山师范学校统考,其年龄最小,但以第一名成绩为录取,在校两年时间,总保持第一。为帖补生活,以帮老师改作业和投稿糊口度日,但还是以绵阳十二县第一名成绩毕业,后分到梓潼一所新学校任教,之后辞职到成都深造。
1918年17岁考取四川法政学校(后并于四川大学)文学院文学系,因家境贫寒,以第一名成绩又考入四川省国立警监学校公费学校。从此,早上习武,白天上学,晚学诗词,生活渐趋稳定,追随李药师问诊切脉,为人看病行医,由于长期生活清贫,体质单薄。
1920年19岁正式改名范无病,意无灾无难之意。因为父报仇心切,到处访求名师,结识了川军28军教官王体泉,拜其为师,学习钻研武功。
1927年回成都,借宿同学处,以<<新新新闻>>写文章糊口度日。 1928年两位身怀少林绝技的少林寺护寺高僧,因祖庭被军阀所毁, 前往四川化缘救灾,住成都昭觉寺(详见:汝峰大师之迷)海灯法师在成都五岳宫街观看汝峰大师(即贞绪大师)表演少林绝技时,想习之,追随数日,但汝峰大师(即贞绪大师)告知:“本绝技概不外传,必须是我少林弟子方可习之”。以示虔诚,要求以其胸燃32盏油灯,燃灯供佛, 皈依佛门拜师入佛习武,海灯遂拜二位高僧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开始练“童子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等,二位少林高僧苦心教导下,范无病学得不少功夫。每天凌晨三更闻鸡起舞,勤学苦练,终练得四大绝技:
一、面壁坐禅:入定几天,轰动一时。
二、二指禅功:就是用二指撑地,翻身倒立可达二分锺。
三、童子柔功:须从少年学起,终年不辍,终生不娶,才能练得全身柔软如棉,能头套进腰鼓桶,运用软功,利索落地。
四、梅花椿拳:脚踏梅花椿,步法稳健,分寸不乱,才能在十一根高约三尺左右的梅花木椿上如履平地,表演梅花拳法。开始练低椿,再逐步提高。
范无病武功精进:特别是五行功、达摩功、少林精拳、少林棍法、子龙枪法、青龙刀法、九步连环拳,以及单、双板凳拳等软硬功夫。
1928年随师应回龙寺邀请,向云禅和尚和丹岩老人学习内外桩功,以及少林套路,为日后少林武术奠定良好的根基。
1929年由川军28军教官王体泉引见拜山东朱智涵道长学习少林拳和道家功等。
登登州嵩山少林寺,请贞俊法师((1865~1939))纠正拳脚,贞俊法师认为海灯有江湖气,不愿指点。不久,海灯离去。
1932年海灯法师考入成都北较场军官教育团读书深造。 1937年暮秋,五岳宫,佛泰长老引荐成都昭觉寺方丈、学问渊博的智光法师, 进大殿范无病顶礼膜拜礼师,智光法师为范无病披剃,授以“三皈”、“五戒”,取法名为海灯。
1937年初冬,到昭觉寺智光法师处受具戒,正式成了和尚,自号“常精进僧”。
担任昭觉佛学院国文教师和武术教师。宝光寺与昭觉寺齐名同为佛教禅宗丛林,寺内方丈贯一老和尚禅学精深、德高望众,他在任方丈前与佛泰长老同为宝光寺的“四大班首”之一。任方丈後,智光法师和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法师都是贯一老和尚的受戒弟子。所以出家前後常去宝光寺向贯一老和尚学禅法,兼教宝光寺众僧武术。几十年来,海灯与宝光寺一直保持着联系。
1938年海灯法师就任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住持、及梓漳县佛教会理事长。 1946年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被聘为国术教授 。住云水堂,而後进达摩祖师面壁洞坐禅,入定七天七夜,轰动一时。
1949年解放後,海灯法师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及表演,担任上海市体育宫武术教练。在习武的同时,坚持研究佛学、医学和文学。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兴趣浓厚,特别对旧体文坛造诣更深,向为海内外名家所称道,出版《少林云水诗集》等。
1952年海灯法师在上海杨浦区榆林路西方莲社,讲经弘法授课。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大师主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组织重建工作,虚云大师以其百岁高龄率僧众开荒垦地,躬耕陇亩,打地抛砖,重建寺庙,再塑佛像。至1959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建筑面积约662l平方米,新塑寺内佛像50余尊,有120多名僧人住持。
1956年里,鉴于寺中僧众日增,为提高大众的佛法知识水平,虚云多次同大家商量在寺中创办佛学院,却因没有合适的讲经人选而搁浅。
1956年6月,释海灯(海灯法师)自上海来到云居山亲近虚云,即为虚云大师留下常住于此。 1956年7月15日,原住持性福和尚退居,释海灯(海灯法师)升座就任方丈。 不久,虚云与海灯和尚共同主持了寺中的讲经法会。法会上,由海灯法师为僧众讲《楞严经》,前后长达四个月之久。参加听讲的除了本寺和云居山及周围小庙的僧尼外,还有专程从香港及内地其它省市赶来的四众弟子,海灯法师对经文十分熟悉,讲解时流利自如,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声音宏
亮,叙述生动有趣,所以每堂课大伙都听得津津有味。
1956年十月为续佛慧命,弘扬沩仰宗风,虚云边重建边考察座下学子,考察毕,虚云在真如寺向释海灯(海灯法师)、性福和尚数人传授沩仰宗法印(详见云居山挂沩仰宗钟板)。尊为沩仰宗九世海灯宣明。侍者济平法师本为虚云和尚座下弟子,但虚云老和尚告诉他:会有一位密宗大师来,你要拜他为师,故济平法师转拜海灯法师座下。(济平法师转看简介)
1957年初,好事者欲占据真如寺僧众55-57年所开垦的田地,甚至竞将虚云所住茅蓬也划入迁出范围之内。虚云求助李济深又把此信转至周恩来总理才得以为保全。
1957年夏,虚云继续安排海灯法师在真如寺为僧众讲《法华经》,到十月才结束。期间,虚云与海灯法师一道在寺中创办佛学研究苑。择有高小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比丘近十人就学其中。学僧釆取不脱产学习制度,每日于早四点早课后即听讲两小时,晚六时又听讲两小时。要求听过讲课之后进行自习,然后覆小座。这一年主要由海灯法师讲课,学僧则要求背诵《楞严经》《法华经》及《四分律比丘戒本》等。
海灯法师讲《楞严经》写了一首名为
“云居山讲楞严经”的诗:
“农事泯诸相,
勤耕第一荣。
饱温既有得,
闲坐话无生。”
诗既写了当时在寺中讲经的情形,又体现出他十分推崇禅宗的“农禅并重”之家风。这首诗现已收录在1985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海灯法师所著《少林云水诗集》之中。)
1957年的上半年,海灯法师用了4个月的时间,讲完大经《法华经》。不讲经时,每天坚持练武和放牲口。庙里常住僧众有120多人,听海灯法师讲经的除本寺和山上山下周围小庙的僧尼之外,还有从香港和国内各地来的僧尼和男女居士等,人数最多时达300多人,一般情况也有200人左右。海灯法师对经文十分熟悉,讲解时流利自如,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声音宏亮,叙述生动有趣,所以大家每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愿意听他讲经。
为了提高寺中青年僧人的文化修养,海灯法师在讲经之馀,还以《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古典名籍为教材,给大家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使青年僧众受益非浅。
1957年九月十五日虚云大师便请摄影师上山,拍摄全山风景,举凡大雄宝殿佛像、藏经楼、法堂、晦山与戒显和尚塔,明月湖、赵州关、飞虹第五编 当代中兴志桥、海会塔,以及所住茅蓬一一拍照。又自摄坐像一帧,共计三十九张。相片冲冼出来之后,虚云亲自安排分送给有关捐助功德的善信。
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属於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禅宗一派,一般不习武,而以参禅为主,所以庙里基本上没有什麼人专门跟海灯法师习武,海灯每天清晨一个人单独练习,有时也和弟子济平一道对练。在真如寺期间,海灯法师曾为大家表演过几场武功,给寺庙常住的僧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有拿手绝技“二指禅功”,三节棍、九节鞭、罗汉拳、梅花掌、空中射箭等等。海灯法师打的三节棍能摔成一条直线,变化多端;空中射箭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特别是“二指禅功”更是令人叫绝。
海灯法师在真如禅寺主要主持修建:锺楼和鼓楼两座建筑。(文革后重新修复的锺鼓二楼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重建。登上真如禅寺的锺楼和鼓楼,便见正中大梁上一行醒目文字:“佛历二八八四年(公元1957年)岁次丁酉夏四月初八主持海灯皆两亭大众同建”。) 1957年10月济平法师跟随海灯法师到上海研习法华、楞严等经典。在上海期间除日常五堂功课外,每日听经九小时,更夜不倒单,或拜经、或参禅。同年应邀请海灯法师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宣讲《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客似云来,反响极大。
((据导游回忆:海灯法师在上海的时候,住淮海路,我一前辈道友当年还年轻,海灯法师教他练武,他不喜,后来海灯法师竟把密法传授于他。文革时代,正是此道友保存了海灯法师的诸多法本法宝,实在是法师之先见之明。
海灯法师晚年,竟被人请去拍一指禅,故脚上绑了绳子。后又被最早宣传海灯法师的记者倒头一棒,成了一大冤案。法师黯然圆寂,留下云居山那沩仰宗九世祖塔,明月清心,岂劳分辨。
2012年吾曾拜见海灯法师高徒济平法师,济平法师已界八十,尚生龙活虎,金刚面目,我曾问他本门传法的事情,他说师父传我大法,不能随便传人,可见法师传承之严格,据我相识的一位法师才得亲传,居士们学得多是皮毛耳。))
1959年,海灯法师就任苏州吴县石公寺住持,随後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问道、修行、…… 1967年深秋,海灯法师从上海返回四川。在故乡江油县重华镇的山边结了一间简陋的茅逢,取名“本愿精舍”。定居下来。并写诗抒怀:
占得恒河一点沙,
半瓢白水过生涯;
海滨抛却名人社,
山麓结成开士家。
海灯是个苦行僧,生活极为简朴,他回到家乡后,以教武为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 海灯在重华镇时,不仅教人习武,还替老乡看病,很受当地人的尊重。他一直过着平静的日子,终年隐于山乡。 1968年初春,他怀首“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的雄心宏愿,带领徒弟四人到河南嵩山,探访了阔别三十年的少林寺。这是海灯法师第六次故地重游。来到寺内,但见雪飞鸟鸣,苍松依旧,忆及昔日“闻锺起舞”、苦练少林硬功的景况,不禁感从口来,随口吟诵道:
雪花六出鸣啼鸟,海燕双飞忆卧龙。
三十馀年唯好梦,百千万劫亦英雄。
临行加顾少林径,益我难忘子夜锺。
归途中,又写了《重游少林四绝句》,其中一绝云:
嵩山技击名中外,
少室健儿遍九州;
人日我来春正好,
光景无边雪未休。
表达了对少林武术的高度赞誉和对少林寺的深厚感情。
1976年9月9日粉碎“四人帮”後,海灯法师欢欣鼓舞,他又命笔写道:
“冷坐十年成底事,
但向人间作白牛”。
愿在其有生之年,为振兴少林武术鞠躬尽瘁。 1979年9月,一个电影摄制组在四川拍摄奇人奇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龙腾辟谷论坛听说江油有个会武功的和尚,便请来了海灯,海灯就这样走上了银幕。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和峨眉电影制片厂合拍大型新闻记录片《四川奇趣录》,海灯法师带领弟子们,来到川西名刹宝光禅院,表演了精彩的“二指禅”、“童子功”等少林武术,赢得了“功深面壁、绝技惊天”的赞语。当时,宝光寺僧众和新都不少青年纷纷向海灯法师学习少林武术,法师尽心施教,不知疲劳。他在《宝光寺杂咏十首》诗中有云:
高山流水几经年,洗髓无能未敢眠;
愿将所学传新学,玉宇澄清乐有年。
体现了海灯法师老当益壮、勤奋不辍、将自己的少林绝技传授给青年一代的可贵精神。
随着这部片子的公映,海灯的大名第一次得到传扬。
此间,摄影组主创人与海灯法师过从甚密,曾向他学习剑术、求教诗法,并有《敬呈海灯法师》七绝四首相赠。海灯法师将离宝光寺时,乃回赠以《留别新都冯君》七律一首: 云水光中洗眼来,风尘亦识谪仙才。
青山娱目万千里,白月传心三五回。 一剑有知增慧业,十年无语对秋崖。
人间到处皆亲友,辅世不须问劫灰。 1982年,事缘当时少林寺的当家和尚释行正,送几个学僧到四川读佛学院,途经江油市。他与海灯是旧识,故友重逢,互叙友情,海灯称将再到少林参访,释行正表示欢迎。他回到河南後,未久海灯带了六名弟子,到少林挂单住下来……
1982年11月海灯的弟子肖定沛写出了一篇将海灯与少林寺联系在一起的新闻并发表,正是少林热,且名声在外,又被冠以少林的美名,顿时名声大噪。被某位知名作家写成《海灯法师传》。(此後海灯法师也不得不默认为少林方丈,更何况由护寺和尚倾授少林武术,不是少林也是少林无从辩解。不料纸包不住火还是为之後的真假少林方丈风波埋下伏笔)
1982年底,海灯法师怀著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林正宗武术,谢绝了国外的聘请,在耄耄之年,重返少林寺。“来到少林梦亦新,千峰挺秀见精神”。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天下第一古刹”,海灯法师不辞辛劳,课徒传艺,为振兴少林武术、振兴中华武术鞠躬尽瘁。当时,新都及四川各地的弟子曾不远千里,前往少林寺探望海灯法师,法师与他们合影留念并写《忆蜀》诗相赠:
万峰独逊此峰幽,满目榴红绝顶游。
一片白云生足底,几多大事记心头。
爱人以德真名宰,辅世忘功契上流。
记得来时清静路,半钩新月映平湖。
诗中所吟的清静路,实指新都的宝光禅院,所吟的平湖,实指新都的升庵桂湖。
1983年北京晚报连载了“海灯法师传”长篇小说。使海灯成为媒体的焦点。
198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记录片《少林海灯法师》, 展示法师的三大绝技。1984年四月中旬,摄影组评价:海灯法师“得达摩正宗,怀惊人绝技”,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海灯法师传奇的一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少林海灯法师》的彩色电影。摄制组陪同海灯法师一行回到宝光寺,与僧俗旧友及文武弟子们相聚。
1984年年底,摄影组刚在北京拍完这部电影,又应中央电视台和成都市外办的联合邀请,海灯法师冒著风雪严寒,带著高徒范应莲、李兴友等人赶到宝光寺,参加拍摄反映佛教徒生活、由笔者编剧的电视片《佛门生涯》。因此,笔者有幸又一次得到法师的赠诗,勉励之情,溢於毫端:
宝光妙意几人知,
曾向峨峰礼导师;
何期桂湖遇才子,
此行端不枉游资。
同时,海灯法师在雨雪交加的黎明,去访问新都的弟子执教的武术训练班,海灯法师高兴地对正在练功的学员们说:“你们都是童男童女,‘童子练轻功,越练越上冲’,希望你们学好武术,练好本领,为‘四化’献力,为国家争光”。 1985年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使当地华人社会掀起了一阵“少林旋风”,在新声戏院登台献技,弟子范应莲轻松击败一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六十英磅的美国青年拳手维克特。 1985年二月海灯法师应著名的度轮宣化上人邀请去美国万佛城传法,度轮宣化法师跪拜海灯宣明法师座下,以示为讲经说法者的尊重。 (海灯法师是九世宣明宣化上人为九世宣化)海灯法师也为万佛城僧众传授了度轮一生修持的密法。
海灯从美国回到四川後,一个以海灯名字命名的建筑物在他家乡破土动工,这便是之後的海灯法师武术馆奠基仪式。
(1986年十月,正式晋任为少林寺方丈)
因为海灯以少林寺“方丈”的名义大出风头,使身为当家师的释行正和尚大为不悦,就迁了海灯师徒七人的单(迁单),下“逐客令”。既然主人不留客,海灯也就带著六名弟子离开少林寺。
1986年海灯法师受邀到上海武警指挥学校指导学生练武。兹聘请海灯法师为我军侦察兵武术骨干集训队总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86年 4月15日。聘字为2201号
1987年四川电视台在拍摄了二十集的《海灯法师》连续剧。记录了海灯的传奇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後,更使海灯声名远播,中外皆知。 1988年海灯法师武馆在江油落成,并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该馆没有练武厅,没有练武功房。海灯法师任第一任馆长。海灯武馆黄琉璃瓦、宫殿式建筑,武术馆哪能这样搞呢,明明是修的纪念馆,当时就有人这么认为。武馆里挂满了海灯的诗抄。江油某领导说修一个海灯法师武馆,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打出名牌,利用名人效应。海灯法师是江油人,江油就要推出海灯法师。海灯法师随後发表《少林气功精要》引起武术节强烈反响。又整理撰写《少林云水诗集》为海内外名家所称道。由於他的名气很大,一般学武者趋之若鹜。
同年任观雾山极乐寺住持。
海灯法师一生除讲经、习武之外,还写了不少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馀舍俗被缁六十馀载,
志在金经一卷、山芋两坛,
长木妻兰若足矣,而积习未忘,
禅馀偶有吟咏,亦聊以志所感。”
(见《少林云水诗集》之“序言”)
海灯法师晚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9年海灯法师去世后,江油市为海灯编写文史资料《海灯专集》,海灯法师弟子范应莲写了《我的恩师海灯》,并编辑出版了《海灯法师画传》。